中国的数据法模糊了真实的上海贸易图景
中国的 新数据法 为上海蒙上了一层面纱,当人们对供应链滞留的实时数据非常感兴趣时,很难衡量商业中心的贸易和物流动向。
政府限制企业发布实时数据,这对于试图追踪中国经济的贸易公司和物流经理来说是一个大问题。
随着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努力摆脱数周严重的冠状病毒限制,公司无法再看到货物如何进出关键港口,因为数据法限制了数据共享。
从进口码头的原油库存到港口的高频集装箱吞吐量的工业晴雨表以前被广泛使用,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了一个不受官方经济数据延迟和可能扭曲的影响的实时窗口。
但自从《个人信息保护法》于 11 月生效以来,有关这个世界最大出口国的重要信息来源已经不复存在。
航运公司和经纪人已采用不太准确的卫星跟踪来监控港口延误。
不再提供用于衡量卡车运输和商业的交通数据。 贸易商通过电话甚至手工计数船舶来跟踪港口活动。
随着工作逐渐恢复、货物流动增加以及托运人寻求疏通中国东海岸的交通拥堵,这种不可见性将影响中国全球供应链中的所有其他环节。
百达财富管理亚洲宏观经济研究负责人陈东表示:“我们不再能够获得一些高频数据,例如港口每日货物周转量、铁路和空中交通乘客数据。”
“有些数据只是月度数据,”陈说。 “我们只需要处理它是什么。”
中国网信办和交通运输部没有回应关于数据法影响的置评请求。
在黑暗中
数据法是会计巨头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称之为“许多跨国公司将遇到的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之一”的最新法案。
这些措施限制了国内外组织收集和使用数据的方式,影响了在中国运营的每家公司。
监控中国工业或商业活动的组织必须遵守严格的数据分类、存储、跨境传输、透明度和用户同意管理规则,然后才能向客户发布此类数据。
结果,一些数据提供商暂停或停止发布数据,或将其移至收费墙后面。
“由于最近的新冠疫情,每个人都在写和谈论中国的港口拥堵,但我们找不到太多真实的数据来评估实际情况,”北京一位石油贸易商表示。
两年前,当新冠病毒在大流行开始时席卷中国时,分析师、投资者和记者转向荷兰地图公司 TomTom 的交通数据,以了解封锁如何扼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城市的流动性。
现在不要。 该公司的免费国际交通拥堵页面上没有中国城市,该页面继续跟踪全球其他数十个地点的数据。
TomTom 发言人 Ivo Bokkerink 表示:“我们已做出商业决定,通过我们的 TomTom 移动门户和交通指数网站停止为中国城市提供历史和实时交通信息,因为中国有关 GPS 数据共享和披露的法律最近收紧了。”通过电子邮件。
他说,TomTom 继续向中国用户提供数据。
在航运公司停止在中国水域发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AIS) 信息后,贸易商和其他跟踪船舶运动的人使用了基于卫星的定位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不如船对岸 AIS 信号准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高级分析师 Ivan Lam 说:“我想说去年我们每个月都会与人们交谈几次”,以补充有关供应链发展的数据。 “但过去几周每天都是这样。”
其他人则更老了。
“实时数据驱动的决策是我们这些天谋生的核心,尤其是在供应链问题引发通胀大火的情况下,”SPI Asset Management 的执行合伙人斯蒂芬英尼斯说。
“现在我们已经减少到依靠人们在每天晚上 7 点再次手动计算上海和宁波港以外的船舶作为参考点。”
• 路透社,由 Jim Pollard 进行额外编辑